青島重視利用海洋科技助推經濟發展。上世紀90年代以來,青島圍繞“全國科技產業城”建設目標,大力實施海洋強市戰略,推動海洋科技型城市向藍色經濟強市邁進的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圍繞推進藍色經濟區建設,青島已經確定了“海陸統籌、科技帶動、集聚發展、重點突破”的發展思路,并提出了把青島建設成為中國藍色經濟發展的先行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區、海洋自主研發和高端產業的集聚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示范區。圍繞這一目標,應進一步調整海洋科技結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真正把海洋科技優勢轉化為海洋產業優勢。具體應加強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應用,在提升海洋傳統產業上實現突破。要堅持生態、高效、品牌發展理念,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和養殖模式的研究與應用,推動傳統海水養殖產業向現代高效漁業發展。積極發展質量安全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健康養殖模式,建立漁業生產質量標準體系、水產標準化技術推廣體系、病害快速診斷和防控體系,扶持發展工廠化集約養殖、池塘規;B殖、深海網箱養殖,積極培育循環水利用、深水網箱設備制造、安全營養水產飼料制造產業,推動海水養殖產業的高效、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要提高水產品保鮮、精深加工、原料綜合利用技術水平,發展名貴海產品保鮮和深加工,鼓勵本地產品加工出口,提高本地產品特別是養殖產品加工出口比重,將青島建設成為國際重要的水產加工出口貿易中心。
二是推進整合,在壯大海洋主導產業上實現突破。目前,青島已成為海洋船舶工業的重要集聚地,以臨港石化、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為主導臨港工業框架已初步構建。今后,要以重點項目建設和研發機構引進為主線,提高海洋工業科技整合能力。依托中船重工、中石油、中海油等海洋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發展海洋工程關鍵設備、配件和新型海洋監測設備制造,不斷提升海洋工程裝備設計制造能力,逐步掌握大型高端深海鉆井裝備的關鍵技術,打造高端 “海上重工”產業。同時,要加快發展海洋儀器儀表與海洋能利用裝備產業,積極推進船用通訊導航電子儀器、機電設備等關鍵零部件制造,海洋勘探和水質檢測、海洋氣象儀、自動測報儀等海洋儀器設備制造。
三是加快創新,在培育海洋高端產業上實現突破。藍色經濟的一大特色是高端高效。要以高端技術、高端產品、高端產業為引領,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加強海洋前沿技術領域科研攻關,加快深潛基地建設,重點開展深海資源探查和開發利用技術、深海油氣礦產資源勘探勘查開采運輸裝備、深遠海海洋環境立體監測技術、海洋信息處理與應用技術的研究,為海洋產業發展提供戰略性技術儲備。加強海洋產業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突破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環保等核心技術,帶動發展一批海洋高新技術產業。
培育海洋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藍色經濟,還需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發展保障能力。首先要推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要發揮科研單位和企業雙重優勢,走海洋科研成果研發、中間試驗、推廣應用密切結合的產業化發展新路子,推進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以現代企業制度為保障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爭取在5年時間內,青島市科技進步對藍色經濟貢獻率達到6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在全市海洋產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40%,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影響力大的海洋科技企業。
其次,要打造海洋科技創新平臺。藍色經濟作為一個立體的產業集群,是一個需要多產業、多學科、多領域通力打造的新興經濟群。應大力整合海洋科技資源,加快推進各種海洋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為藍色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建立海洋科技資源共享機制,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實驗室、深;、海洋科考船及各類重點實驗室為載體,搭建起海洋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和技術研發應用平臺。實施“人才、基地、項目”一體化戰略,建立創業和風險投融資機制,共建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建設海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健全科技中介服務網絡。
再次,要加快海洋信息系統建設。以實施近海資源環境調查與評價為重點,對青島海域資源開展系統的調查和階段性生態環境評估,基本掌握青島近海海洋資源、生態環境狀況和變動趨勢。完善監測網絡,依托青島市海洋預報中心,建立完善的海洋監測網絡,提高監測能力和現代化裝備,形成全市統一的海洋環境監測網。加強數字海洋建設,建立面向海洋經濟、海洋開發管理和海洋決策支持的海洋信息平臺和海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海洋信息的充分共享應用。
|